实务操作

在拒执罪中,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

办案律师/作者:    李泽民   原创 广东广强律师所   时间:2024-12-09   访问量:61

在拒执罪中,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

李泽民律师  谢伟豪

在民事案件中,原告虽然赢得了官司,但常常因被告恶意转移资产而陷入执行难的困境。若原告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被告存在此类行为,通过追究拒执罪,或许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。

那么,拒执罪究竟是什么呢?拒执行罪,全称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,指的是那些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、具有给付内容的判决或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,在明明有能力履行的情况下却拒不履行,且情节严重。接下来,让我们通过一则真实案例,深入了解如何通过拒执罪实现债权:

一、案情聚焦

广西某检察院控诉B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一案,广西某法院经过审理查明:2017年,本院对A诉B某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民事判决,判令B某支付柴油款423706元及利息给A。然而,判决生效后,B某并未履行判决义务。A随后向法院申请执行,法院受理后向B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,责令其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。由于B某无可供执行的财产,法院终结了本次执行,同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并发出限制高消费令。2022年,申请人A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,法院立案后发现,B某在2018年至2021年间担任两家公司总经理期间,获得稳定工资收入共计184229.5元,却全部转移至他人账户并用于个人开支,导致生效判决无法执行。

二、法院认为

B某对人民法院的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,情节严重,其行为已触犯刑律,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。鉴于B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,并当庭自愿认罪认罚,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。同时,B某履行了部分执行义务并取得申请执行人的谅解,可以酌情从轻处罚。鉴于B某有悔罪表现,没有再犯罪的危险,宣告缓刑对其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,法院决定对其适用缓刑。最终,B某因犯拒不执行判决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,缓刑三年。

三、拒执罪的构成要件

在此,我们需明确,拒执罪针对的是那些有义务执行人民法院判决、裁定的当事人,以及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规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个人和单位。换句话说,一旦成为法律案件的当事人,且法院已作出具有执行内容的判决或裁定,就必须履行这些判决和裁定。

拒执罪的对象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,包括支付令、生效的调解书、仲裁裁决、公证债权文书等法院为执行所作出的裁定。请注意,这里的“执行”不仅指金钱的给付,还包括履行特定的行为义务。

四、实务分析

如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呢?从上述案例中,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:

首先,必须是有能力执行的。即根据法院查实的证据,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具备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。若确实无能力执行,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,则不能构成本罪。但需注意,为逃避执行而故意隐瞒、转移、变卖、赠送或毁损财产的行为,仍被视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。

其次,必须有拒不执行的行为。这可以是积极的作为,如转移、变卖、损毁执行标的等;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,如对法院的判决、裁定置之不理。无论公开拒绝还是暗地里拒绝执行,都是不被允许的。

最后,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还需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。若情节尚不严重,则不能以犯罪论处。但一旦触犯法律红线,不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,更将对个人信用和社会责任造成严重损害。

五、结语

为严厉打击拒不执行犯罪行为,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,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已联合发布《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为执行程序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在实践中,若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的行为未能达到公诉标准,而直接将案件执行终结,当事人若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财产的行为,除了申请恢复执行程序外,还可积极收集证据、提供线索,并在专业律师团队的协助下,通过刑事自诉手段,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判决。

成功案例